1.在自動輸送機機構設計方面:在許多公司,一個項目無論大小,都是以單個工程師為單位,設計凌亂,沒有監管,除了他本人,他人無法修改。后續如果要改善,比登天難。
2.在電氣配線和軟件方面:很多公司不是全部外包,便是以單個電氣工程師為單位,配線凌亂、思維各異、程序凌亂,除了這個工程師,他人無法修改。后續如果要改善或者維護,比登天難,幾乎不可能。
3.某些同行的設計好比搭積木,做出來的機器像小樹,手推都搖晃。機器沒有用多久,和老爺自行車一樣,螺絲頻頻松懈,甚至無法再次調節。擺脫不了使用進口標準機械手的高大上思維,就一個手,效率未必高。
4.設計各種理論參數憑感覺:從來不計算,沒有標準的計算參數,不考慮力學、結構精度、產品公差而導致的定位漂移、實際使用許可間隙、剛性、磨損的“理想化設計”。一旦做成實際機器以后,無法正常運行,又沒有空間改動,一筐胎里毛病。Z后產生糾紛,耽誤時間又費資金。
5.機械設計師沒有加工零件經驗,只知道標公差,不知道合不合理,因為交貨周期而沒有時間改設計重新做,基本裝上了事,Z終故障頻出。
6.非標自動化設備行業是個涉及知識面非常廣的行業,許多單位知識與經驗儲備不足,前期設計不好,監管不到位。前期管不好,設計不好,交貨雖快,但是客戶無法正常使用,售后服務也是一句空話。
7.自動輸送機廠家分析,很多公司只有設計與組裝能力,沒有零件加工能力,甚至連修配輔助設備都沒有,標準件庫也沒有,幾乎要什么沒有什么,交貨時間不等人,到Z后,樣樣湊合,明明需要磨床修磨,Z終選擇角向砂輪手工打磨。